找到相关内容126篇,用时4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印顺大师著:中观今论(3)

    rdquo;,此相不即是缘起法性。就是因果系的“ 事相”,也不即是缘起法性。这都不过缘起幻相,所以经上:“诸法实相(性 )无所有,如是无所有,如是有,愚人不知,...果,即一 切因果能所而离一切因果能所相,不可安立。所以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 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──即诸法如义。   第三节 体·作·力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2044157.html
  • 关于缘起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铨释学考察

    因缘型式却省去“苦”字,而以“老死”代表。第三,十二因缘的形成,通过对于各支相当巧妙的分析与综合,故具有关系性、因果性、论理性等三种特性。如此具有一贯的论理体系特色的十二支因缘一旦完成,就能专就...乃系时间前后因果关系的说明;第二派反对此,认为缘起的本意是在彰显各支之间的论理的关系,而与时间的因果关系并不相干。在近代日本首倡第二派诠释的是松本文三郎,曾受德国学者互勒塞(Max 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5146292.html
  • 《中论》简介

    因果既无,世间因果也不能离佛因果而存在,也破坏了世间法。为了清除这种误解,龙树对空的真义作了进一步说明,也有一颂:‘汝今实不能,知空空因缘,及知于空义,是故自生恼。’他们对空的三重意义:(1)空的...也成是‘诸佛之中心,众圣之行处’,‘正观之旨归,方等之心髓’,将它看得特别重要。原来佛学的根本思想就在于正确说明因果现象,即所谓缘起的道理。原始佛学是从十二缘起,即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来解释人生现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947189.html
  • 王畿与佛教

    当然,我们应当看到,在善恶祸福的问题上,龙溪尽管最终仍然持守的是儒家不以祸福利害动其心,而惟以为所当为系其念的基本立场,但龙溪“祸福者,善恶之徵;善恶者,祸福之招”的说法毕竟有取于佛教基于因果报应之上...因果报应  佛教善恶祸福的观念与其因果报应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。善恶与祸福之间之所以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,就在于因果报应的存在;因果报应的实际内容,也就是善与福、恶与祸之间的配享。因果报应之广泛地见于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3947363.html
  • 佛教因果论的中国化

    是以小乘佛教的「业感缘起」为基础。佛教进入中国之後,因果论呈两线发展。一为庐山慧远合佛教业报与中国传统报应而成的三报及天报观;一为贤首法藏整合四种缘起而强调法界缘起之因果观。後者虽为对小乘因果与...但却广受接纳,蔚为民间流传之因果信仰。自六朝志怪以至於明清「三言二拍」之传统中国小说,宣扬因果报应以劝世,多本於慧远一线之因果。历来僧侣虽有对天之施报或报及家人子孙之看法提出质疑,但已无法改变流行之...

    黄启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1951030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㈢

    因果是佛教徒的基本信念。佛教认为,一切事物均从因缘而生,有因必有果。隋·智觊《摩诃止观》卷五之下谓:“招果为因,克获为果。”因双称因缘,果又称果报。因和果辗转相生,谓之因果报应佛教的因果通于过去、现在和未来,谓之“三世因果”。“已作不失,未作不得”(《瑜伽师地论》卷三八)是因果的主要特点。随着佛教的弘传,报应之深入民间。宋·钱明逸《南部新书》序 谓:“忠鲠节义,可以劝臣子;因果报应,可以警愚俗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751786.html
  •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

    有情生命流转与还灭之因果关系,以「业」为缘生一切的基础。有部以四种缘起(刹那、连缚、分位与远续)来解释「十二因缘」,并建立三世二重因果(注5)。   原始佛教以主观性心理的缘起来解释惑、业、苦的因果...表业,且依「业异熟」的理论来解释惑、业、苦的因果关系。部派惑、业、苦生死流转的实体与无为、无漏的涅盘产生「有」与「无」之对立。中观以二谛的分别与戏论来批判部派「有」、「无」的建立,并主张「轮回」与「...

    释见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962069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但以心识故知有,也以根──生理机构──故知有,即使依心故知有,也只是 三空中的观空,非自性空正宗。应该知道:「依心识故有,是则非有」,这是正 确的,但不是唯识的。因为中观者显示诸法的存在,是「因果系...因果系的「 事相」,也不即是缘起法性。这都不过缘起幻相,所以经上:「诸法实相(性 )无所有,如是无所有,如是有,愚人不知,名为无明」。妄执为法性即如此如 此有,不过自性妄执而已。从如幻的缘起事相而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吕澄:缘起与实相(上)——佛学基本问题之二

    佛家的实践是以他们所理解到的宇宙人生实相为依据的。关于实相的理论,在佛家始终与因果规律分不开来。他们自称其为“内明”,而用以区别其他学说的特点,就在于正确地说明因果,并配合着“已作不失,未作不得”...种学说,就构成佛家缘起理论的整然体系。缘起的意义本来指着事物间因果的关系而言,着重在缘字;说起,不过表示缘的一种功用而已。譬如“无明缘行”,就是缘起的一个具体事例。这里并不用再加个起字,一样地见得出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039946.html
  • 佛教的伦理价值

    起,并无恒常之实性,相反应以无我的大无畏精神,努力提升生命质量,彻底摆脱生命轮回,不必贪恋某一阶段或层次的生命。  时佛教的因果,还突出了个体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责任感。业力不灭,但不可能他力自受...空,业由心造,由心回转。果报是可以由心力来改变的,肯定了事在人为,承认人的自由意志和洗心革面的忏悔作用。佛教因果轮回的伦理价值由此彰显。  佛教对生命与解脱的独特理解,还张扬了佛教伦理的两大支柱精神...

    李远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1940738.html